自2019年12月份,新冠病毒肺炎出現以來,人們的健康意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在飲食上也發生著變化。
1、野味在餐桌上消失
追溯病毒的來源,不少學者發現病毒的宿主是野生動物,有人說是穿山甲,也有人說是蝙蝠,同樣的,2003年的非典疫情,病毒來源于被人類搬上餐桌的果子貍。但不管是穿山甲、蝙蝠、果子貍、竹鼠,亦或是蛇,大多數的野生動物身上都攜帶病毒。人與自然,本和諧相處,奈何一些以吃野味為樂的人卻將它們搬上了餐桌。疫情,便是大自然的報復。
SARS和新冠肺炎等的出現,讓群眾對食用野生動物有所忌憚。國家已出臺相關法律,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!從民眾意識到國家法律層面,再次達成社會共識!讓野味在餐桌上消失,杜絕動物病毒傳傳染人。
2、分餐制會廣泛流行開來
共食一份菜、不使用公筷讓人感覺極不衛生。餐廳可以根據就餐人數的多少,進行配菜,炒熟之后將菜按人數進行分裝,以確保就餐客人的安全。
3、外賣將為主流
減少聚餐、少去人多的地方進餐,已經成為疫情期間的共識。所以,點外賣人將會越來越多。餐廳在設置菜品的時候,應該設置幾款適合外賣的套餐。
縱觀疫情期間沒有倒閉的餐飲店,都通過外賣將食品賣出去。所以,在餐飲店的經營中,外賣應有一席之地,不能全靠堂食拉動銷量。
4、飲食結構更加多樣化
疫情期間,電視等媒體反復宣導增強體質,均衡營養是關鍵。專家這樣建議:
1.每天攝入高蛋白類食物;
2.每天吃新鮮蔬菜和水果;
3.多喝水;
4.食物要豐富多樣。

所以,餐飲店在設計菜品的時候,應該遵循以上的建議。
5、熟食PK生食,完勝!
病毒不耐高溫,經過高溫烹飪的食品更安全。寄生蟲、病毒等寄生于生鮮肉類中,如果沒有煮熟,這些寄生蟲和病毒就會進入人體內。在全民健康意識提高的今天,熟食將更受歡迎。
6、食療養生越來越受推崇
疫情期間,中醫藥在防疫上發揮重要作用,“肺炎一號”方總有效率高達94.21%。中醫養生越來越受重視。所以,中醫食療養生,作為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一部分,經過此次疫情,已經被國人所接受,未來食療養生餐飲將會越來越受推崇!
后疫情時代,禧善堂養生餐飲提醒您:洞悉餐飲業變革,抓住時代的機遇就是抓住開啟財富的鑰匙。
返回上一級